“光觸媒”翻譯成中文為『光催化劑』的意思,現(xiàn)在慢慢變成了一個商品名稱,用于室內車內污染治理。光催化最早研究的是一位日本人,名字叫做『Akira Fujishima(藤島昭)』,1970年左右在讀博士期間發(fā)現(xiàn)二氧化鈦電極表面的水分子經(jīng)紫外光照會分解,這一發(fā)現(xiàn)的意義在于可以利用太陽光中的紫外光在二氧化鈦催化下分解水產生綠色能源氫氣。
但是,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凈化空氣是近二十年左右的事情了,當初日本人的成果是不能用于室內車內污染治理的,因為它的光源是紫外光。這一領域反而是中國研究人員走在前列,不僅解決了方便噴涂的納米二氧化鈦膠體的制備,也掌握了高效可見光修飾技術。
因此,『光觸媒』產品質量的好壞,不管它來自哪一個國家,德國、日本、美國或者韓國,我們都不要迷信,均理智應用『光觸媒質量三標準』評判它們:可見光下實現(xiàn)三個功能;1%固含量;無腐蝕。